精心規劃的淘汰_彼得杜拉克

主動淘汰自家的產品、流程或服務,這是避免對手淘汰你們的唯一途徑。


創新組織不會將時間或資源用在捍衛昨日。單是按部就班地放棄昨日,便能釋出資源,為新事物而努力,特別是資源中最珍貴的人才。
主動淘汰自家的產品、流程或服務,這是避免對手淘汰你們的唯一途徑。杜邦公司這家美國大型企業早已瞭解並認同這點。一九三八年,杜邦推出尼龍材質後,便立即要求化學家埋頭開發新合成纖維,以和尼龍競爭。此外,杜邦也開始降低尼龍的價格,對正在打這項專利腦筋的潛在對手而言,尼龍變得沒那麼有吸引力,這個舉措說明了為何杜邦仍是全球頂尖的合成纖維商,還有為何它的尼龍依舊能在市場上屹立不搖、獲利如此豐厚。

思考與實踐:在競爭者吃掉你的產品之前,自己先下手為強。

管理非傳統員工_彼得杜拉克

管理者的挑戰在於協調各類員工的人力。


在新企業中,除了全職員工、專業雇主組織、臨時人員之外,或許還有非傳統員工組成的團體,這些團體彼此息息相關,但在管理上卻分別獨立。愈來愈多員工提前退休,但並未停止工作。他們往往以非傳統形式展開「事業第二春」。他們可能成為自由工作者,也可能兼差、擔任臨時雇員,或是成為人力公司的派遣人員,甚至自己就是外包人員。知識工作者「退而不休」的情形尤其普遍。
在新企業,吸引並留住這些多元團體,將成為人力管理的核心任務。這些人與企業並沒有持久的關係,他們也未必需要管理,但企業卻必須讓他們發揮生產力,因此,他們必須依專業適才適任,以發揮最大的貢獻。經理人需要就這些非傳統員工的專業發展、激勵、滿意度和生產力等,與委外約聘人員組織的對口人員親密合作。

思考與實踐:有效吸引非傳統員工為組織工作,並整合他們。

知識工作者的等級_彼得杜拉克

有句老話說 : 「哲學為科學之后」。不過,要移除腎結石,你需要泌尿科醫生,而不是理則學家。


知識工作者之所以能工作,是因為有個讓他們得以在其中工作的組織。就這點而言,知識工作者依賴組織,但是,知識工作者擁有「生產的憑藉」,也就是知識。知識工作者視自己為一種「專家」,無異於以往的律師、教師、牧師、醫師和公僕。他們受過相同的教育,並瞭解他們依賴組織以獲取收入和機會;若沒有組織所做的投資,他們也不會有工作。不過知識工作者也瞭解,組織也同樣依賴他們,這是實情。
知識無等級高下。在組織內,各門知識的地位取決於其對共同任務的貢獻,但是知識在本質上沒有優劣之分。

思考與實踐:想想你要如何運用本身的知識,對組織做出最多貢獻。就如何做出最多貢獻這點,和老闆和同事達成共識。